今天早上到公司,就又听说一个同事离职了。
这位同事的座位和我只一墙之隔,今天早晨偶然发现他办公桌上的笔记本电脑,水杯和一些资料都不见了,桌面收拾得干干净净,整整齐齐,
昨天还看到这个同事,也没听他或者其他同事提起他离职的事,虽然感到疑惑但在心里大概已经猜到。
想跟其他同事确认一下的时候,坐在对面的同事说:“他离职了”。觉得有些诧异,但又觉得很正常,公司里的人来来去去,是常有的事。
和这个同事共事了近两年,虽然平时交流不算多,但是在工作中难得遇见的值得信任的同事。
职场如逆旅,能同行一程,人品皎洁、能力卓然、处世温和的同事并不多见,遗憾和失落像一团模糊的影子,
我在现实生活中一向不善言辞,而有时候又像一个锦衣夜行的人躲在角落里,屏息凝神,观察人间百态,世态炎凉和悲欢离合。
当这种失落在内心如潮水般涌来时,表面依旧平静,不知道该如何来表达在内心悄然滋生出来沉默而又深重的失落。
坐在座位上望着某一处征征的发呆。目光失焦地投向虚空中的某一点,怔忡了许久。
然后点开了微信上和他的对话框,祝愿他一切顺利。
记得刚到这家公司工作的时候,写字楼一楼大厅来了一个新的前台。刚开始只是路过前厅的时候跟她打个招呼,偶尔上班无聊我会去一楼大厅坐着,看着大厅前面冒着喷泉的水池发呆,看水柱起落,水花四溅,循环往复。
有一次她主动过来和我聊天,得知她跟我是同龄人,以前从事建筑监理方面的工作,我们算半个同行,后面因为楼市行情不好,她就从之前工作了许多年的监理公司离职了。
她性格开朗,比较健谈,有时候我们聊工作也聊育儿,交换各自生活里或大或小的碎片。
后面我没事就往一楼大厅跑,去找她聊天。她工作认真负责,态度积极,不像我工作每天都在利用上班时间偷着写公众号。
但她来工作不到半个月,公司突然说她不合适,理由是身高不够!当时听了觉得非常很生气,这理由荒诞得令人无语,
很快她就离职了,很快她又找到了新的单位。
她走以后,我仍然会下楼,坐在老位置发呆。看喷泉里的水泡从池底争先恐后地涌起,破裂,消失无踪。
很多人的相遇不过是萍水相逢。此去经年,山高水长,也许还会相见,也许再也不见。
根据相关数据,2025年春节后首周,主动离职率同比激增37%,其中35岁以下群体占比高达81%。连传统"铁饭碗"领域也出现了波动,某国有银行支行春节后10天内就收到了7份辞职信,都是入行3年内的年轻人。
离职原因多种多样,是经济压力、职场环境恶化、就业观念变化、行业结构性矛盾以及企业管理策略失效等多重因素导致的结果。